本站新闻

如何培养孩子的深度思考力

 
editoradmin的头像
如何培养孩子的深度思考力
editoradmin -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18:28
 

“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思想家,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护他与生俱来的思考力。”


  ——沃顿商学院终身教授Adam M. Grant


在商务中,我习惯用多维metrics进行深度思考和深度分析,因为那样才能确保战略360度的安全,100%打败竞争对手和占有我们想要的市场。但是在中国,大部分管理人员是没有这种习惯的,开始我不明白,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用失败来找寻正确呢?既浪费时间,又浪费成本。明明在我眼里只要花费1-2周的时间就可以通过数据,分析和思考就可以发现行与不行的东西,他们却喜欢用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来验证。后来,我才知道,这一切,缘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深度思考力,然而不得不通过耗费企业中最珍贵的资源-时间和成本来求证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那就要谈回中国的教育模式了。


有这样一则笑话,在一个国际夏令营期间,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:“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?”学生都说“不知道”。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“紧缺”,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“其他国家”;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“粮食”,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“思考”……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,却发人深省。


欧美教授对中国学生的普遍看法是人很聪明,也非常勤奋,对于记忆性的考试总能出好成绩,但是对于思考或实践性的考测却显得能力不足或无从下手,对于这一类的考测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到网上抄袭,可是教授们也不是那么容易被骗的,教授们会copy一段文字到Google上search一下,wow,一摸一样的东西跳出来了,教授会给你的论文一个大大的0,正因为教授们遇到了很多这样的中国学生,我在Illinois大学读MBA 期间,我的12个商务教授中的一半看了我的那些论文,总是不太相信这是我写的,我不得不对教授们说,“I swear! this abosolutely is what I wrote.", 当然,后来教授们验证了我的论文都是我自己操刀的,因为我在论文中表现出的深度思考力,让我在论文答辩中充满自信地展示我的身体语言,eye contact,和在讲台上的走动自如,最终我的所有论文都得了满分或A+。

拼命学习的学生,就一定是好学生吗?

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,我以前读中学时,同班有一个女孩子因勤奋而闻名全校;每天全校第一个到教室,每晚自习后最后一个离开;但是他的成绩,却一直处于中下水平。为什么呢?因为她把所有的时间都耗在背和记上,她的这种勤奋,缺少深度思考。

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,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和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呢?


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




0?wx_fmt=png


要善待孩子的“为什么”,对于孩子的提问,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;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,要具有启发性,要注意引导孩子,把孩子的好奇转到善于分析和积极思考方面上来。

选用适合孩子特点的书籍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,鼓励他们到书籍中去探索知识的无穷奥秘。在人类无穷的知识奥秘中,对于大自然的探索、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望,无疑是最大的好奇心。


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


0?wx_fmt=png


我们大人也常陷入这样的误区,看上去忙得脚不沾地,但是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。本质上的原因是,我们“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” ——表面上你很勤奋,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——而这种“思维懒惰”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你成为“低品质勤奋者”。

同样,引导孩子在平时的学习、生活过程中,要多问“为什么”,启发孩子遇事多加分析,思考事情的关键性因素,和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带来什么结果。


让孩子享受思考带来的快乐


0?wx_fmt=png


为孩子创设一种寓教于乐的生活氛围,让孩子在玩耍中发现问题,并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。例如,在跟孩子一起看书的过程中,可以故意向他提一些问题让他帮忙回答;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现象,也可以拿来跟孩子多讨论分析。

此外,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有趣的脑力训练题。

适当的做个“懒爸妈”


0?wx_fmt=png


我们平时太习惯于照顾孩子,以至于常常忘记放手。如果把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安排的十分妥帖周到,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、去想办法、去解决、去处理的。慢慢地,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,自己也不愿意思考,就指望父母的帮助。长此以往就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,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。

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思想家,家长的任务就是发现和引导,帮助孩子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,它比勤奋学习更重要,它决定着孩子的人生。万卷归一,学会思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

 

本文部分摘自Lucy Chen的手稿《商务运营中的思考力》和360doc的爱琴海域w的文章《如何培养孩子的深度思考力》中的片段。